10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生命教育课”在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举行。这并非传统的理论教学,而是由屯溪区红十字会带来的、由两位特殊“老师”——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刘婧和吴青青主讲的捐献分享会。她们用亲身经历,将伟大的红十字精神化为了触手可及的温暖与力量,在年轻学子的心中激荡起奉献社会的涟漪。据了解,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分享会上,刘婧和吴青青同志娓娓道来她们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初心、历程与感受。她们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故事本身却充满力量。对在座的大学生们而言,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再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医学概念,而是一份可以真实传递的生命火种,是一次普通人也能成就的英雄之举。这种“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极大地消除了同学们的陌生感与疑虑,让奉献精神变得可感、可学。


紧随其后,黄山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扎实的科普讲座。他们详细讲解了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学原理、流程和重要意义,并现场呼吁同学们积极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以及勇敢地留存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为等待配型的血液病患者增添一份生的希望。科普知识与感人故事的结合,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闭环,既触动了心灵,也武装了头脑。活动的成效在学生们的反馈中得到直接体现。学生李小璐在活动后表示:“今天的科普活动非常好,既学到了相关科技知识,又深刻体会了红十字会精神,以后我也要成为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 这番话语代表了许多在场同学的心声。这表明,奉献的种子已悄然播下。对于高校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正值热血年华,是社会公益力量中最具潜力的新鲜血液。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生命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大家在讨论中认为:在当今社会,如何有效地引导年轻人参与公益、服务社会,是一个重要课题。黄山学院的此次活动提供了一个范本——用真实的故事打动人心,用科学的知识消除顾虑,用便捷的渠道(如现场倡议加入中华骨髓库)降低参与门槛。当崇高的精神不再悬浮于口号,而是通过刘婧、吴青青这样的平凡英雄具体展现时,它所产生的感召力是无穷的。

课堂上这群大学生们未来可能成为无偿献血的中坚力量,也可能在某一天成为像刘婧、吴青青一样,为陌生人点亮生命之光的捐献者。每一次这样的分享,都是一次爱的接力,它温暖了新时代的人间,也积蓄了面向未来的、更为强大的中国社会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