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图片新闻

一起探寻这50份“生命火种”背后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5-08-14 15:02信息来源:黄山市交通旅游广播 作者:江珊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在山水秀美的黄山脚下,有一股超越血缘的爱心力量正在创造奇迹:我市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突破50例!这不仅是黄山市红十字事业的里程碑,更是整座城市文明温度的生动注脚。

    8月13日上午,黄山交通旅游广播《美好生活PLUS》邀请了市红十字会四级调研员薛晓敏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胡锦来、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方超、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护士吴青青黄山新区妇产医院发展有限公司检验科副主任许常青作客黄山交广融媒体可视化直播室,一起探寻这50份“生命火种”背后的故事




    薛晓敏

01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项无损健康、挽救生命的高尚事业,是体现无私奉献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行为。大家都知道,造血干细胞是身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始祖细胞。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输入到原已衰竭或摧毁骨髓的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帮助患者获得生命的重生,此过程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的公益事业,让成千上万的血液疾病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02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救治哪些疾病?

    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是一项拯救他人生命、造福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工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更是治愈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手段。以白血病为例,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新的白细胞可以在患者体内增殖,替代异常的白细胞,恢复正常的血液功能和免疫功能。如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已经非常成熟,造血干细胞需要配型成功才能移植。临床中,很多患者依靠自己的亲属来移植造血干细胞,但仍然有患者需要寻找非血缘关系的捐献者,向中华骨髓库提出配型需求。只有更多志愿捐献者加入中华骨髓库,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才能更高。

03


当前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入库人数是多少?实现捐献率如何?

    截至目前,我市入库人数为1934人,实现捐献50例,捐献率为2.585%

04


捐献者需要承担什么费用吗?

    捐献者不负担全过程的任何费用。

05


为捐献者提供了哪些捐献后服务及激励政策?

    捐献后半年一次与捐献前相同的体检服务;为期一年保额为1359500元的5项保险;捐献后四次电话回访(一个月、三个月、一年、两年);自2019年起,黄山市就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纳入见义勇为表彰奖励范围,以激励善行。




    胡锦来

01


我市卫生系统在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中做出了哪些贡献?

    一是搭建专业平台。20125月,市中心血站成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安徽分库黄山工作站,承担造血干细胞样本采集、临时储存、样本邮寄任务,13年来为捐献工作搭建专业规范平台,保障了样本采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医护人员带头参与。13年间,300 余名医护人员加入中华骨髓库,13位来自全市医疗卫生战线的医护人员实现捐献,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担当,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榜样。

02


市卫生健康委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广这项工作?

    一是创新宣传模式。将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工作与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宣传、同表彰。在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中设置专门板块、发放资料、安排专业人员讲解,扩大宣传范围;对积极参与捐献的医护人员给予与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同等表彰奖励,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是提供贴心保障。为捐献的医护人员提供全方位保障。捐献前与所在单位协调调整工作计划,确保其有足够时间准备和调适;捐献过程中安排专业医疗团队全程陪同,提供医疗保障和心理支持;捐献完成后安排充足休息时间,解除捐献者后顾之忧。

03


接下来,有什么样的计划?

    未来,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宣传方式。一方面持续优化现有的宣传模式,探索更多有效的宣传途径,提高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对捐献者的保障措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推动黄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持续发展。




    三捐献者心路历程

    1、您最初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契机是什么?家人态度如何?


    方超:2001年我在血站从事采血体检工作,每年都有很多献血者和市民前来咨询并表达愿意捐献骨髓的意愿,当时血站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12510日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黄山工作站正式成立,我在当天就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加入了。





    吴青青作为黄山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的工作人员,2008年至今一直奔赴在血液采集的前线。日常工作中经常见证血液病患者对生命的渴望,也深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他们重获新生的重要希望。中华骨髓库就像一座“生命桥梁”,连接着患者与潜在捐献者。我每天和血液打交道,比普通人更清楚捐造血干细胞,能给患者带去生的可能。在2012510日,我们黄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揭牌成立,当时的我毅然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黄山工作站第一批入库志愿者。


    许常青:最初是刚步入社会,在一次献血公益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它能为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那一刻,我便主动登记加入了。家人起初有些顾虑,担心捐献会影响健康。为此,我查阅了一些专业资料,耐心和他们沟通,详细说明捐献过程的安全性。最终,他们不仅理解了,更给予了支持。


    2、得知配型成功时的心情?最难忘的环节是什么?


    方超:很开心,也很意外。开心是实现了我的愿望,意外是因为配型成功的概率很小,我是20196月配型成功的,最难忘的是因为工作任务很重,我几乎没怎么关心,全是红十字会和卫生健康委领导关心,和志愿者的周到服务,前期工作都是他们完成的,各项服务考虑的很周全,我从被服务者的角度体念了一把我们服务的质量。


    吴青青刚得自己配型成功的那一刻,心情真的很复杂,有一种突然被“选中”的惊讶,随之而来会有一点害怕自己的身体素质不过关,更多的也有抑制不住的激动。就像大家说的那样,配型成功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一想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变成“生命的种子”,去救另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我身为一名医护人员,当然义不容辞。之后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找到了我,带领我做了详细的体检,跟我耐心地讲解了如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情况,并且与之前捐献成功的志愿者们沟通交流了捐献经验,我的心情才慢慢恢复平静。





    许常青:得知配型成功时,既意外又激动。能有机会挽救一个生命,我觉得自己无比幸运。最难忘的是捐献前,通过工作人员与受捐者家属传递消息的时刻。对方的感激与期盼,让我真切感受到这次捐献的分量,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3. 实际捐献过程与您的预期有何不同?


    方超:因为是从业者,所以和我预期基本一致,就是打动员剂的时候有点反应。我是在省立医院血液科捐献的,当时发现有几个特别的现象:小光头,高压锅,很安静,看到这些年纪小的白血病患者,看到患者家人的眼光,我觉得捐献吃点苦都是值得的。


    吴青青作为血站工作人员,我原本以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和平时参与的无偿献血流程差不多,甚至因为自己懂护理知识,觉得肯定能轻松应对。但实际经历后,发现有几个小“不一样”呢。

    比如打动员剂时,我预想可能和打针一样就疼一下,没想到连续几天注射后,骨头会有点酸酸的,像跑完长跑后的累感,这是之前没料到的。采集当天,我以为和采血类似,其实时间更长,需要静静躺着几个小时,不过看着血液在机器里循环,想到这些“生命种子”能救人,反而不觉得难熬了。

    最意外的是身体恢复比想象中快,捐献后休息几天就回到岗位了。原来之前的紧张更多是对未知的担心,亲身经历后才明白,科学的流程让捐献既安全又有意义。


    许常青: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对捐献过程本就有大致了解,但也难免担心会有不适。可实际体验后发现,整个过程比想象中轻松得多。捐献前的体检和准备工作十分规范,医护人员会详细讲解注意事项,还时刻关注我的身体反应,这份细致让我深受感动。捐献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疼痛感,捐献后在家休息了几天,便恢复了正常生活,丝毫没有影响工作和日常。







    广大受众若想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可通过当地红十字会‌或献血车/血站‌进行报名登记。需填写《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及相关表格,并抽取5-8毫升血液样本用于HLA分型检测,最终数据将录入中华骨髓库


    必要条件:年龄:1845周岁;健康要求:符合无偿献血标准,无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需家人同意捐献意愿;注意事项:报名时需携带身份证件;检测结果匹配后,捐献者将会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


    50例不是终点——当新安江水奔流不息,黄山的生命接力就永不停止。下一期,将会有更多不同职业的捐献者走进演播室,和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